發布者: 金翼達 時間:1/28/2019 3:28:13 PM
我省進入兩會時間,代表委員齊聚廣州,共商大計,暢談發展。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代表委員大家談”欄目,每期聚焦一個熱點話題,捕捉廣東代表委員好聲音,充分展現兩會現場代表委員的履職熱度和民生溫度。敬請垂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今年一開年,省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快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于28日正式開幕。記者走訪發現,代表委員熱議科技創新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大家表示,廣東要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科研機制體制改革、加大企業創新普惠性支持、加速大灣區創新要素流動,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提升我省自主創新能力。
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引起了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議論。
“這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政策極具前瞻性,非常契合科研人員的實際需求?!笔≌f委員、省農科院院長陸華忠說,此前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指科研單位將成果轉讓給企業,而現在把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活動取得的凈收入,也視同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可留歸自主使用。建議進一步強化對科技創新人才的住房等保障,更為有效地引才留才,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廣東高校要提高人才吸引力和競爭力,挖掘和盤活潛在科研資源,加大人才儲備建設力度?!笔≌f委員、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羅必良認為,要進一步加強農業質量提升、生態保護與人居環境改善的技術支持力度,強化嶺南特色的文化保護與產業化運作的科技支持,強化農村功能開發、產業開發的科技支撐與建設。
“科技創新除了本身的科研問題外,還與人才、資金、項目的創新發展分不開,這就要依靠機制體制的創新來解決?!笔≌f委員、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基礎研究管理處處長董美玲表示,廣東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政策打通了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為項目的成果轉化落地提供了支持和渠道,有效地提高科研人員參與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獲得感。
政策點對點、精準服務到企業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之一,科技創新將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的關鍵之一,是要有專注如一的工匠精神,推動企業不斷發展?!笔∪舜蟠?、廣東昭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鳳儀認為,倡導工匠精神是佛山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民營經濟實現從傳統產業向科技創新產業的跨越式轉變。建議繼續增加對各類科技研發創新的獎勵,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持續弘揚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做成廣東品牌,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代表、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嚴偉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的科技產業發展已經比較成熟,誕生了騰訊、華為等一批優秀的科技企業。應該充分發揮這些龍頭企業的巨大帶動效應,聚焦優勢領域,持續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應。在引進和培育高科技企業的同時,要建立配套產業鏈,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一些小微企業,搞不清項目性質,可以獲得哪些支持,如何申請項目資助?!笔∪舜蟠?、深圳市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威建議,各級政府的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十分可觀,但一些小微企業對政策的理解存在不足。因此,小微企業需要加強對政策的解讀,政策的執行方也需要點對點、精準服務到企業,讓企業知道可以獲得什么樣的支持,也要讓企業可以及時去申請。
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要從科技創新中尋找未來廣東支柱產業的方向,尋找未來40年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笔∪舜蟠?、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志強說,下一個40年廣東要繼續當好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火車頭”,尤其需要注重培育和發展高質量的產業、人才和平臺,在共性技術和基礎研究上取得突破。建議更好地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原創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基礎和完善的金融體系等各方優勢,協同創新推動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步伐。
港澳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紛紛來廣東辦學或設立分支機構,大灣區建設加速科技創新融合。省人大代表、友邦保險(東莞)公司總監吳玉菁認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亟需加快形成以科技協同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使大灣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建議將“港深創新科技園”及鄰近片區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試驗區”,注重協同發展,以起到試點示范作用,同時創建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國際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吸引國際高端創新機構、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國際科技組織落戶。
“散裂中子源等大型科學裝置的集群效應巨大,將會給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帶來對標國際一流的大科學裝置設施群?!笔∪舜蟠?、廣東(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張書彥說,東莞、深圳光明科學城、港深落馬洲河套地區的協同合作,是我國在科學基礎設施的重要布局。這讓科研合作項目不再限于省內,要帶著科研項目主動與國內乃至港澳的一線機構聯手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如果未來能夠爭取到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這對于珠江西岸的人才格局都是一個很大的完善和提升,從長遠角度解決中山高水平創新發展問題?!痹谑∪舜蟠?、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看來,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風,珠江東西兩岸的融合發展將迎來全新的格局,也給珠江西岸城市提升創新動能提出更高要求。建議通過機制創新,多方合作建設高等教育機構、研究院、實驗室、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設立香港、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進一步提升中山乃至廣東的科創能力。
- 【通知公告】產業扶持-佛山市順德…2019-03-28
- 【通知公告】關于組織開展2021年…2021-02-20
- 【公告公示】關于2021年佛山市標…2021-07-22
- 【通知公告】關于做好第七屆廣東…2022-02-22
- 【通知公告】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2019-01-12
- 【公告公示】關于2022年省級促進…2022-11-18
- 【通知公告】關于開展2023年度智…2023-08-04
- 【通知公告】關于開展“科技創業…2020-06-19
- 【政策解讀】創新是第一動力 廣東…2019-02-21
- 【通知公告】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2019-08-14
- 【通知公告】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2022-02-18
- 【通知公告】關于開展2023年知識…2022-11-17
- 【通知公告】關于開展2023年度綠…2023-08-02
- 【通知公告】佛山市順德區科學技…2019-03-28
- 【通知公告】佛山市應急管理局關…2020-06-18
- 【通知公告】關于開展2021年佛山…2021-02-19
- 【通知公告】關于開展2021年百項…2021-07-21
- 【通知公告】關于印發廣東省智能…2022-02-17
- 【通知公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2019-03-21
- 【公告公示】關于2022年佛山高新…2022-11-15